工业锈带 蝶变城市秀带

浏览 发布时间 2024-09-14 23:24:46 作者: 星空体育下载安装

  兰州作为一个老工业基地,几十年来为甘肃省乃至全国工业经济发展作出了重要贡献,拥有辉煌灿烂的工业文明,在历史的进程中,形成了独特厚重、不可复制的工业遗存。工业遗存,作为城市现代化进程中的特殊文化遗存,合理地再利用,对于维护城市文化和保持地方特色具有特殊意义。如何挖掘工业文化、传承工业记忆、活用工业遗存,成为当今城市更新工作的新课题。连日来,记者走进兰州万里航空机电有限责任公司、方大炭素新材料科技股份有限公司、兰州高压阀门有限公司,探寻工业遗存,重温兰州工业发展历史,记录延续工业记忆的兰州实践。

  兰州万里航空机电有限责任公司的前身是万里机电厂,始建于1956年。作为与共和国同步成长的大型军工央企,厂区保留了诸多赓续红色血脉、见证中国航空事业发展的珍贵历史文物和“工业记忆”。

  苏式建筑、功勋机床、文献资料……走进该公司,一个个工业遗存唤醒了那段激情燃烧的岁月。兰州万里航空机电有限责任公司以此为载体,打造出具有航空特色和万里特色的红色文化品牌。聚焦重要时间节点,常态化开展面向行业、社会、院校的爱国主义教育,发挥红色教育资源凝心聚力、铸魂育人的作用。持续开展“厂区开放日”活动,促进航空文化的广泛传播。

  行走在厂区,一栋苏式宿舍楼引人注目。作为建厂最早的建筑,它被妥善保留下来。建设初期,先辈们白手起家,工作生活条件十分困难。首批筹建人员住在安宁堡东面一所破庙中,后迁到十里店桥附近避寒过冬。“就是在如此艰难的情况下,先辈们艰苦创业,创造辉煌,激励着后人奋进。”兰州万里航空机电有限责任公司党建文宣部部长马俊说,现计划在这里建设“万里记忆”厂史馆,保留原有风貌特色,收集建厂以来有价值的史料、实物,回眸发展历史,传承时代精神。

  随后,记者在该公司园区主干道一侧的鲜花与绿荫之间,看到了当年的功勋机床,它们退出了历史舞台,陈列于大型玻璃展柜中。“这是与第三套2块钱上同款的车床——C616型车床,1959年由国营济南第一机床厂出厂,为公司早期轴类零件生产立下了汗马功劳。”马俊说,这些功勋机床曾为早期战机生产零部件发挥了无法替代的作用,它们见证了新中国航空工业发展,现在已经成为公司宝贵的工业遗产。

  走进该公司“根·魂”党建展厅,红色文化气息扑面而来,一份份珍贵的文献资料、一幅幅照片、一个个像章、一张张票证见证了党的光辉历程和企业的岁月华章。“根·魂”党建展厅开馆于建党百年的重要历史节点,馆藏200余件珍贵的党建历史文物。馆内复原了万里首任党委书记杨爱华同志的工作场景,完整保留的珍贵文物“杨爱华笔记”,成为“工匠精神”和“科学家精神”的代名词。

  “每年7月,新人入职第一天要参观厂区,追忆峥嵘岁月,感受前辈们的家国情怀,教育启迪每一代万里人,不忘建厂初心,牢记强军使命,奋勇砥砺前行。”马俊表示,工业遗存见证了航空工业万里60多年来从无到有、从小到大、从弱到强的发展历史,是兰州作为西北重工业基地的历史见证,更是一笔宝贵的精神财富,对我们在新的历史起点上增强信心、鼓足干劲具备极其重大的现实意义。

  如今,兰州万里航空机电有限责任公司正通过不断的提高智能制造水平向一流高端制造企业迈进。在岁月的沉浮里,这些工业遗存依然焕发着光彩,与万里人含泪奔跑、咬牙奔跑、拼命奔跑的“三跑精神”相互呼应,指引着万里人向前,再向前!

  方大炭素新材料科技股份有限公司的前身是兰州炭素厂,始建于“三线年建成投产。经过改制发展,已发展变成全球前列的优质炭素制品生产供应基地,涉核炭材料科研生产基地。是甘肃省一家大型非公有制企业,目前已发展变成全球炭素领域产能顶级规模的炭素生产联合体。

  行走在厂区,绿树掩映间是一栋栋砖砌结构的老厂房。与老厂房同时建成的,还有高耸入云的烟囱,现在经过亮化,与蓝天白云融为一体。它们建于1965年,历经60年风雨洗礼,依然服务于生产一线。

  走进车间,一台台设备正在高速运转,经过压型、焙烧、石墨化、加工四大工序,一件件产品产出。成品库里产品码垛整齐,整装待发。铁轨延展,产品一路驶向广阔的市场。

  在该公司加工厂一车间,记者看到电极加工和接头加工两条生产线正在运行中。“虽已运行30多年,设备的性能相当完好,加工精度很高,内在战斗力强,目前还发挥着主力军的作用。”方大炭素设备部副部长田佩东说,操作人员按照操作规程去操作,很少发生故障。检修人员把设备看作自己的孩子一般精心呵护,按照程序开展检查和定期维护。

  田佩东和记者说,四大生产工序的第一期厂房、烟囱建设于上世纪60年代建厂初期,它们的建设起点高,设计标准高,通过检验测试,结构强度完全能满足生产需求,在正常使用中。一些上世纪70、80年代和个别60年代的设备精密度高,仍在发挥余热。

  拥有60年历史的老厂房,里面装备的是世界一流的炭素生产设备,有国外引进的4000吨油压机、振动成型机、亚洲最大的焙烧环式炉,国内最先进的电极加工新线包括机器人等,现在各条生产线在满负荷运行,老厂房里焕发了新生机。

  老厂房、老设备一部分继续维护利用,发挥余热;一部分保护起来,作为爱国、爱厂教育的实物,建成教育基地进行展示,对员工特别是新员工开展厂史教育,激发他们的荣誉感、自豪感。走进方大炭素的文化展厅和档案室,一幅幅图片,一帧帧视频,记载着企业不凡的发展历史。在田佩东看来,延续工业记忆,传承发扬艰苦奋斗、品质制胜的企业精神,成为推动新时代企业高水平发展的动力。

  目前,方大炭素已发展变成全球前列的优质炭素制品生产供应基地,拥有10余家国内子公司和多家海外全资子公司,成为跨行业、跨地区、多元化,具有较强国际竞争力的大型现代化公司集团,产品大范围的应用于冶金、新能源、化工、机械、医疗等行业和高科技领域,畅销全国,并远销世界60多个国家和地区。

  兰州高压阀门有限公司(原兰州高压阀门厂)始创于1938年,1966年国家“三线年建厂的原沈阳高中压阀门厂搬迁部分设备和职工与原兰州有机化学厂合并改建,原名甘肃省高中压阀门厂,1982年改名为兰州高压阀门厂。2003年在省、市、区各级部门的全力支持下,由省属国企改制重组为非公有制企业,是西北五省唯一一家集高温、高压、高合金、低温、大口径阀门研发、设计、制造和销售于一体的国家高新技术企业。

  作为行业内较早的企业,其工业遗存是中国阀门产业高质量发展特定阶段的历史见证,对整个行业的历史研究具备极其重大意义。

  在量具检修室,陈列着数十台设备,量具测力仪、万能工具显微镜、百分表检定仪、卧式测长仪……一件件都承载着历史的厚重感,泛黄的检定证书上记载着计量器具的名称、型号规格、制造厂、出厂编号等。“这些木匣子里装的是量块,是1966年建厂时从当时的原沈阳高中压阀门厂搬运过来的,现在这些设备完好,仍在使用,每年送往甘肃省计量研究院检测。”兰州高压阀门有限公司外联部主任王福涛说。

  在生产车间,生产线正在有序进行。而在车间的样品区,展示着该公司各个时期有代表性的阀门产品,这一些产品实物直观地体现了不同年代的制造工艺、设计风格、材料运用等。

  “利用老设备、老照片等展示企业未来的发展历程,增强了员工归属感和对企业文化的理解。在新的市场推广和品牌建设中,我们融入工业遗存所承载的历史厚重感和品质感,强化品牌形象。”王福涛说,我们对早期的重要生产设备、特殊工装器具等进行防锈、防腐、防尘等处理并妥善存放。一些老的技术资料、设计图纸等可以作为研发新产品的思路启发,从过去的技术发展脉络中找到新的突破路径。为此,我们对设计图纸、工艺手册等历史档案资料进行数字化扫描和原件的特殊保管环境营造。

  标准是赢取市场的关键。该公司自成立以来产品技术共获得153项国家专利(其中发明专利19项),早期到后续不断更新迭代的专利技术反映了技术发展路径和创新历程。以第一起草人制定和修订的JB/T1308《超高压阀门系列21个标准》、GB/T35740——2017《工业阀门用镍基合金铸件技术条件》、GB/T12230《工业阀门用不锈钢铸件技术条件》、JB/T11484——2013《高压加氢装置用阀门技术规范》,重点参与起草的JB/T12955—— 2016《氧气用阀门》和JB/T10530——2018《氧气用截止阀》等行业标准以及曾经的工艺规范等文件是其技术和行业地位的一种见证。

  从一件件工业遗存中,不难梳理出企业的发展变迁和文化脉络。“我们还对公司老员工进行访谈,记录他们的工作经历、回忆等,并整理成文字或影像资料。”王福涛说,工业遗存是公司发展历史的见证,传承了从1938年以来的创业精神、匠心精神和奋斗精神等,激励着新一代员工继续努力拼搏。同时也承载着企业的品牌文化内涵,成为向外界展示公司悠久历史和品牌深度的一个窗口。